安徽網庫訊:“風吹一片葉,萬物一驚秋。”立秋時節,正值水稻、玉米、豆類等農作物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。8月19日,合肥市喜洋洋現代農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迎來132名中小學生和孩子家長,他們在基地老師帶領下,化身“小農夫”,走進鄉間田野,開展浸種催芽、中耕除草、平田插秧、車水摸魚和碾米煮飯等農事活動,識五谷、知農事、學農耕,在耕種中獲得快樂,在勞動中汲取力量。
在農耕文化與現代農業展覽館,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,認識犁、耙、水車、鋤頭、鐵锨、鐮刀、石磨等農具,辨識水稻、玉米、大豆、辣椒等常見農作物,學習除草、修剪、施肥、采摘等農業生產技術;在科普研學大課堂,工作人員詳細講述了水稻的生長環境及其從曬種、選種、浸種、催芽到播種的全部過程,孩子們在老師的指揮下,找來幾個小桶,倒入水和曬好的水稻種子,攪拌均勻,通過清水淘洗后過濾出秕谷,并把提前準備的氰烯菌酯兌水浸種72小時,等待種子生根發芽;在戶外水稻勞動實踐區,孩子們卷起褲腿,擼起袖子、走下水田,一邊聽農民伯伯講解插秧方法,一邊拉線、拔秧、運秧,把一株株秧苗插進泥土中;在營養餐廳,同學們量米、淘米、加水、下鍋……忙得不亦樂乎,通過摸一摸、聞一聞、看一看、做一做,全過程體驗淘米煮飯,感受“稻穗——大米——米飯”的艱辛歷程。
“帶孩子去過很多風景區游玩,但最有意義的還是參加這種接地氣的勞動活動。”一位家長說:“孩子一定要懂得生活,每天吃飯,不能不知道蔬菜、糧食是怎么來的,這樣的農耕體驗對孩子們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教育。”
以大地為“課堂”,執水稻為“書本”,揮動“如椽大筆”把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書寫在鄉間田野。在喜洋洋現代農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那色彩鮮艷、形象清晰、生動逼真的“勞動快樂”稻田藝術畫映襯下,這群來自城市的“小農夫”們,頂著烈日,流著汗,“沉浸式”體驗著瓜果采摘、田間灌溉、作物移栽、谷物加工……,在動手實踐中感悟勞動價值,在出力流汗中與大自然一起成長!
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,最靚的風景在路上,最美的課堂在田野,最好的教育是實踐。
(廬江縣郭河鎮:朱俊生)